周五上午,A股市场乍看一片红火,沪指勉强收红,创业板也象征性地上涨。然而,当你仔细审视盘面,就会发现这不过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障眼法”。表面上,上涨个股数量超过下跌个股,营造出一种普涨的假象。但是,别忘了,A股市场向来不缺“二八定律”,少数权重股的上涨,就能轻松掩盖大多数中小盘股的挣扎。这种虚假的繁荣,只会麻痹散户的神经,让他们误以为牛市真的来了。早盘沪指低开4点于3219点,创业板低开14点于1885点,开盘以后两市个股明显跌多涨少,伴随着黄线快速拉起领涨,两市个股迅速涨多跌少,最多超过3700股上涨,最终沪指收涨4点于3227点,创业板收涨9点于1910点,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指数的上涨,与大多数散户的实际收益,可能根本不成正比!
今天上午的市场,再次上演了熟悉的“板块轮动”戏码:前几天风光无限的农业板块,今天集体熄火,多股跌停,成为了领跌的罪魁祸首;而之前被市场抛弃的半导体、元器件等科技股,又摇身一变,成为了市场的宠儿。这种快速的板块切换,与其说是市场价值的合理回归,不如说是资本的“击鼓传花”游戏。资金在不同的板块之间快速流动,追逐短期利润,而散户往往成为最后的接盘侠。当你看到农业股涨上天,兴冲冲地追进去的时候,可能正好是主力出货的时候;当你忍痛割肉科技股的时候,可能又错过了它们即将到来的反弹。3285家上涨,1936家下跌,涨跌比接近3:2,这背后是无数散户的追涨杀跌,是他们被市场玩弄于股掌之间的缩影。
某些“专家”又开始鼓吹技术分析了,什么“3200点附近的支撑有效”,什么“3239点是反弹以来的第一个分时线高点”。诚然,技术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过度迷信技术分析,只会让你陷入机械交易的陷阱。市场是复杂的,是动态的,是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的,绝不是简单的几根K线就能预测的。把“支撑”当成救命稻草,只会让你在下跌的时候,死守不放,最终被套牢。3040-3095区间的大级别分时线低点密集共振反弹,反弹以后昨天也出现了反弹以来第一个分时线高点,最高3239点,这些所谓的“技术点位”,不过是庄家用来迷惑散户的工具而已。
“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这句话在A股市场被奉为圭臬,仿佛是一句能让散户安心的真理。但仔细想想,这不过是一句空洞的安慰剂。风险确实可能随着上涨而累积,但机会却不一定会在下跌中出现。多少次,我们看到的是持续下跌,一跌再跌,根本看不到反弹的希望?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对散户认知的操控,让他们盲目地相信“价值投资”,在下跌中不断抄底,最终深陷泥潭。大农业板块前几天大涨,今天明显调整,前几天最惨的大科技概念股,这两天又明显反弹,这种看似“真理”的现象,其实充满了幸存者偏差。
“高抛低吸”是散户们梦寐以求的技能,仿佛掌握了它,就能在股市中游刃有余。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你以为自己做的是波段,实际上可能只是在配合庄家出货。庄家通过制造虚假的波动,诱骗散户进行交易,从而达到收割的目的。手中的个股异动明显的个股,注意高抛或控制仓位,然后耐心等待回踩,有波段空间以后再分批低吸买回,这种“建议”听起来很美好,但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谁能准确预测股价的顶部和底部?又有多少散户能够克服贪婪和恐惧,真正做到高抛低吸?
在A股市场,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专家”,他们或是荐股,或是解读政策,或是分析技术。他们的存在,看似为散户提供了指导,实际上却往往是将散户引向深渊。这些“专家”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利益链条,他们通过各种手段,诱导散户购买特定的股票,从而为自己或背后的机构牟利。因此,散户们必须学会独立思考,不要盲目听信“专家”的意见。对任何信息,都要保持批判性的态度,多方验证,才能避免成为被收割的韭菜。
A股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一直饱受诟病。信息的滞后性,让散户永远慢人一步,只能追逐机构的残羹剩饭。更令人担忧的是,信息披露的选择性。上市公司往往只愿意披露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对不利的信息则选择隐瞒或淡化。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散户在投资决策时,如同盲人摸象,根本无法获取真实的市场情况。
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是A股市场的两大顽疾。总有一些人,利用自己掌握的内幕信息,提前布局,从中牟取暴利。还有一些机构,通过资金优势,操纵股价,收割散户的财富。虽然监管部门一直在打击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但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违法成本过低,难以形成震慑;另一方面,监管手段相对滞后,难以有效防范。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谁来保护?
A股市场的退市制度一直不够完善,导致大量垃圾股长期滞留在市场,不仅占用了宝贵的资源,也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这些垃圾股的存在,不仅扭曲了市场的估值体系,也阻碍了优质企业的上市融资。更糟糕的是,一些上市公司为了避免退市,不惜采取各种手段,粉饰业绩,甚至进行财务造假,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风险。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必须建立完善的退市制度,让劣质企业退出市场,才能实现优胜劣汰,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