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奇不死心!AI 3D打印再战航空,这次能圆“廉价飞行”梦?

2025-03-14 18:53:39 区块链技术应用 author

飞天梦未凉:佩奇携手安德森,AI加持3D打印再战航空业

Kittyhawk折戟,新公司Dynatomics悄然登场

拉里·佩奇的飞行汽车梦,最终还是搁浅在了现实的残酷面前。Kittyhawk的黯然收场,无疑给这个曾经炙手可热的行业泼了一盆冷水。然而,商业世界最不缺的就是不甘心的人,佩奇显然就是其中一位。

据凤凰网科技报道,在Kittyhawk停运后,其首席技术官克里斯·安德森并未选择离开,而是拉拢旧部,悄悄开启了新的征程。这家名为Dynatomics的新公司,目标直指航空制造的革新,而其核心武器,正是人工智能与增材制造(3D打印)的结合。

不得不说,这个方向选择颇具深意。一方面,3D打印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波音、空客等巨头都在积极探索利用3D打印技术来降低部件成本、缩短生产周期。但另一方面,现有的3D打印技术在大型部件制造、多材料组合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换句话说,3D打印距离真正颠覆传统航空制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佩奇的“廉价飞行”执念: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狂想?

佩奇对3D打印技术的执迷,在Kittyhawk时期就已显露无疑。他坚信,新型制造工艺能够将飞行汽车的成本降低几个数量级。这种近乎狂热的信念,也贯穿了他对Dynatomics的投资。

然而,这种“廉价飞行”的执念,在我看来,多少有些理想主义色彩。诚然,降低成本是推动航空业发展的关键,但安全性、可靠性同样至关重要。一味追求低成本,是否会牺牲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AI赋能增材制造:一场豪赌还是必然趋势?

Dynatomics的真正亮点在于,它试图将人工智能与增材制造相结合。通过AI优化制造流程,减少打印故障,降低浪费和生产时间。这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可想而知。

塔林理工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人工智能确实可以帮助改进3D打印流程。但问题在于,AI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而航空部件的制造数据往往十分敏感,难以获取。此外,AI算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需要经过严格的验证。

安德森曾表示,“天空之所以空旷,是因为飞行成本过高。如果飞机能像汽车般廉价并大规模生产,将彻底改变交通乃至世界格局。” 这句话听起来振奋人心,但同时也暴露了他对航空业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

航空业不仅仅是关于成本,更是关于安全、可靠和严格的监管。即使3D打印技术真的能够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也无法改变航空业对安全性一丝不苟的要求。

总而言之,Dynatomics的出现,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航空制造革新的思考。佩奇和安德森的努力,或许能够推动3D打印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但最终能否实现“廉价飞行”的梦想,仍然充满未知数。而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也远比想象的要复杂。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