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金)“钴禁令”:豪赌还是饮鸩止渴?

2025-03-13 8:06:50 区块链技术应用 author

刚果(金)“钴禁令”:一场迟来的豪赌?

刚果(金)政府一声令下,暂停钴出口四个月,表面上是为了应对全球钴市场供应过剩。但深入分析,这更像是一场迟来的豪赌,赌的是短期内的市场反应和长期的产业结构调整。

短期“止血”:饮鸩止渴?

不得不承认,刚果(金)的这一招,短期内确实有可能推高钴价。数据显示,自禁令发布以来,国内钴价已经出现显著上涨。中信证券的报告也指出,如果禁令严格执行,或将影响刚果(金)2025年高达7万吨的钴出口量。这对于那些手握库存的钴厂商来说,无疑是天上掉馅饼。

但这种“止血”的方式,在我看来,更像是饮鸩止渴。人为干预市场,带来的副作用往往难以估量。

首先,禁令真的能严格执行吗?刚果(金)一直以来面临着走私问题,过去禁令的出台并未完全阻止非法出口,这次是否能有效控制,仍然是个问号。

其次,即使禁令成功执行,短期内钴价上涨,又能持续多久?其他国家的钴矿生产商,例如澳大利亚,会眼睁睁看着市场份额被刚果(金)白白拿走吗?恐怕会加大产量,填补空缺。

更重要的是,人为抬高钴价,可能会加速锂电池技术的革新,推动“去钴化”的进程。要知道,宁德时代等电池巨头,一直在积极研发不含钴或者少含钴的电池技术。一旦技术成熟,刚果(金)的“钴禁令”,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长期战略:豪赌产业升级?

刚果(金)政府的真正意图,或许并非仅仅是推高钴价,而是希望借此机会,推动国内钴产业的升级。

目前,刚果(金)主要出口的是钴矿,而非高附加值的钴产品。这导致其在全球钴产业链中,一直处于利润最低端。禁令的出台,或许是希望倒逼国内企业加大对钴冶炼、钴加工等环节的投资,提升产业链的完整性。

但这条路,注定充满挑战。

首先,钴冶炼、钴加工等环节,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刚果(金)是否具备这些条件,是个很大的问题。

其次,即使刚果(金)成功建立起完整的钴产业链,又如何与中国、印尼等已经在该领域深耕多年的国家竞争?

中国企业在印尼的镍钴湿法冶炼项目,就是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例如,华友钴业在印尼的年产5万吨高镍动力电池三元前驱体材料项目,已经全面竣工,即将进入爬产阶段。这些项目,不仅能填补钴供应缺口,还能降低生产成本。

企业应对:各有盘算

面对刚果(金)的“钴禁令”,相关企业也纷纷采取行动,各有盘算。

洛阳钼业表示,其位于刚果(金)的矿区维持正常生产,同时其印尼镍钴湿法项目可提供替代资源。这体现了其多元化的布局,降低了对单一地区的依赖。

华友钴业则加紧推进在印尼的项目,试图利用印尼的镍钴资源,弥补供应缺口。这是一种积极的应对策略,但同时也面临着印尼当地政策、环境等方面的风险。

中伟股份则通过参股腾远钴业、提前储备钴金属,并利用富氧侧吹工艺提升自供比例。这种做法,更加稳健,但也意味着错失了短期内钴价上涨带来的利润。

金川国际的2024年采矿业务数据显示,钴产量大幅下降,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或许,该公司已经预见到了刚果(金)的风险,提前减少了钴的生产。

总体来看,各家企业的应对策略,都与其自身的资源禀赋、战略布局密切相关。但无论采取何种策略,都需要密切关注刚果(金)政策的走向,以及全球钴市场的变化。

总而言之,刚果(金)的“钴禁令”,是一场充满风险的豪赌。短期内,或许能推高钴价,但长期来看,能否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仍然充满变数。各家企业,也需要在不确定性中,寻找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