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AI大盘点:揭秘MCP模型上下文协议,创新还是炒作?

2025-04-24 19:12:49 区块链技术应用 author

Web3 AI 新风口?模型上下文协议(MCP)概念项目大盘点:是创新还是炒作?

当 Web2 的 USB 接口,遇上 Web3 的 DeFi 梦魇

近来,Web3 与 AI 联姻的戏码再度上演,这次的媒人是 MCP(模型上下文协议)。这个由 Anthropic 提出的概念,被誉为 AI 应用的“USB 接口”,意图将外部数据和应用像插拔 USB 设备一样,无缝接入大型语言模型(LLM)。Web2 圈对此欢欣鼓舞,仿佛看到了 AI 应用爆发的曙光。然而,这股风潮刮到 Web3,却让人嗅到了一丝熟悉的味道——DeFi 的梦魇。

DeFi 曾几何时也被吹捧为金融的未来,但最终却沦为投机者的乐园和跑路者的天堂。如今,MCP 带着 AI 的光环降临,试图重塑 Web3 的应用场景,催生 DeFAI、GameFAI 等新赛道。但仔细想想,DeFi 承诺的普惠金融、高效透明,有多少真正实现了?那些花哨的算法、复杂的合约,最终又有多少落到了实处?如果说 DeFi 是 Web3 的一场豪赌,那么 DeFAI 是否会是又一场空手套白狼的游戏?

MCP:一场迟来的救赎,还是又一次华丽的泡沫?

MCP 本身或许是一个有价值的技术概念,它试图解决 AI 应用与外部世界交互的难题,让 AI 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现实世界的数据。然而,当它被引入 Web3,却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Web3 的去中心化、开放性和抗审查性,与 AI 的中心化、封闭性和数据依赖性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

更令人担忧的是,Web3 长期以来缺乏实际应用落地,过度依赖叙事和炒作的弊病。AI Agent 概念已经经历过一轮崩盘,投资者对空洞的承诺和虚高的估值已经产生了警惕。如今,MCP 的出现,是否会成为 Web3 AI 再次收割韭菜的工具?还是真的能带领 AI Agent 走向实用性,解决 Web3 长期以来的痛点?这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DARK:Solana 生态的黑暗森林?

Edgar 的野心:DAO 的经验能否复制到 AI?

DARK,这个构建在 Solana 上的实验性 MCP 网络,甫一出现就吸引了市场的目光。它的创始人 Edgar,同时也是 mtndao 的联合创始人。mtndao 在 Solana 生态系统中颇有名气,专注于区块链技术和 Web3 生态系统的创新与开发,举办过多次黑客松。Edgar 的背景无疑为 DARK 增添了一丝光环,仿佛预示着它能够将 DAO 的成功经验复制到 AI 领域。

然而,DAO 的经验真的能直接套用到 AI 项目上吗?DAO 依靠社区共识和治理,强调去中心化和透明性。而 AI 项目则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专业的技术团队和持续的研发投入。DARK 如何在去中心化的 Web3 环境中,平衡 AI 研发的效率和成本?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游戏化:社区参与的灵丹妙药,还是饮鸩止渴?

为了提高社区参与度和公司收入,DARK 也在开发一款名为 DARK Games 的游戏,这款游戏与 2021 年火爆的《Dark Forest》类似。游戏中,玩家需要使用 DARK 代币与 AI 代理 SPUTNIK 互动获得线索。SPUTNIK 利用 Dark Forest MCP 和 Solana MCP 来发挥某些游戏功能和与链上交互。

游戏化,似乎成为了 Web3 项目吸引用户、提高代币价值的万能钥匙。然而,过分依赖游戏化,可能会导致项目本末倒置,忽视了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的落地。DARK Games 是否能够真正吸引玩家,并为 DARK 生态系统带来实际价值,而不是仅仅成为一个吸引投机者的噱头?

市值分析:1600 万美元的估值,撑得起 TEE+MCP 的未来吗?

目前,DARK 的市值为 1600 万美元。这个估值对于一个处于早期开发阶段的 AI 项目来说,不算低。DARK 的主要概念是 TEE(可信执行环境)和 MCP。TEE 试图解决 AI 模型在链上运行的安全问题,MCP 则试图解决 AI 应用与外部数据交互的问题。

然而,TEE 技术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性能瓶颈和安全漏洞。而 MCP 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仍然有待探索。1600 万美元的估值,是否能够撑得起 DARK 的未来,仍然需要时间的检验。

SkyAI:BNB Chain 的空中楼阁?

5000 万美元的超募:狂热的市场情绪,还是价值的真实体现?

SkyAI,一个基于 BNB Chain 构建的项目,旨在利用 MCP 构建区块链原生的 AI 基础设施。在 Four.meme 平台的支持下,SkyAI 的预售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募集了超过 83851 枚 BNB,价值约 5000 万美元,超募 167 倍。官方甚至宣布不保留任何代币,将 80% 的代币通过公开预售分配,20% 的代币用于增加流动性。这无疑让早期参与预售的玩家收益颇丰。

然而,这种狂热的市场情绪,是否真的代表了 SkyAI 的价值?5000 万美元的资金,对于一个 AI 项目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但如果这些资金仅仅被用于炒作和营销,而没有转化为实际的技术突破和应用落地,那么 SkyAI 最终也只会成为一个空中楼阁。

无产品落地:PPT 式创新的 Web3 常态?

令人担忧的是,SkyAI 目前并没有实际产品落地。它的白皮书描绘了一个宏伟的蓝图,计划通过集成多链数据访问、AI 代理部署和协议级实用程序来简化开发,从而推动 AI 在区块链环境中的实际应用。未来 SkyAI 还有计划集成 Google 的 A2A 等尖端 AI 协议。

然而,这些都还仅仅停留在 PPT 上。在 Web3 领域,PPT 式创新屡见不鲜。许多项目都擅长描绘美好的未来,但却缺乏实际的执行能力。SkyAI 是否会重蹈覆辙,最终沦为一个空洞的承诺?

A2A 集成:美好的愿景,何时才能照进现实?

SkyAI 计划集成 Google 的 A2A 等尖端 AI 协议,无疑是一个充满野心的目标。A2A (Application-to-Application) 指的是应用程序之间的直接通信,无需人工干预。如果 SkyAI 能够成功集成 A2A,将极大地提高 AI 代理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

然而,集成 A2A 并非易事。它需要解决数据格式兼容、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等一系列技术难题。SkyAI 何时才能将这个美好的愿景变成现实?这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Solix:DePIN 的另类尝试

带宽共享:乌托邦式的理想,还是可行的商业模式?

Solix,一个采用 MCP 的 DePIN(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项目,致力于打造更便捷、更高效、更公平的互联网体验。它允许用户通过浏览器扩展分享闲置带宽并获得奖励,目前已覆盖全球 63 个国家,日均处理数据达 275 TB。

带宽共享,听起来像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它试图利用闲置资源,降低互联网成本,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然而,这种模式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用户的带宽质量参差不齐,如何保证网络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何激励用户持续分享带宽,而不是仅仅薅羊毛?如何解决隐私和安全问题,防止用户的带宽被滥用?

2950 万美元融资:资本的青睐,能否转化为用户的认可?

2025 年 4 月 14 日,Solix 宣布完成 2950 万美元融资,Eclip Foundation 领投。这笔资金将用于加速其 MODEL CONTEXT PROTOCOL(MCP)技术开发,该协议可实现智能带宽共享,不影响用户上网体验。

资本的青睐,无疑为 Solix 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然而,资本的认可并不代表用户的认可。Solix 需要证明,它能够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服务,解决用户的实际痛点,才能赢得用户的信任和支持。

交互机会:免费的午餐,背后隐藏着什么?

目前,Solix 尚未发行代币,但仍然存在交互机会。这意味着用户可以通过参与 Solix 的早期测试,获得未来的代币奖励。在 Web3 领域,“交互”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营销手段。许多项目都通过空投代币的方式,吸引用户参与,提高项目的知名度。

然而,免费的午餐背后,往往隐藏着一定的风险。用户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参与项目的测试和反馈。同时也需要警惕钓鱼网站和恶意软件,保护自己的数字资产安全。

Open MCP:开源的理想主义

标准化接口:打破 Web3 AI 孤岛的关键?

Open MCP,一个开源协议,旨在利用 MCP 将 AI 代理连接到 EVM 区块链和 web3 基础设施。它的使命是创建标准化接口,使 AI 系统能够与去中心化技术进行交互。

在 Web3 领域,各种不同的区块链和应用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互操作性问题,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Open MCP 试图通过创建标准化接口,打破这些孤岛,实现 AI 代理与 Web3 基础设施的无缝连接。这无疑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目标。

然而,标准化并非易事。它需要各方达成共识,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在 Web3 领域,不同的项目往往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很难达成一致。Open MCP 是否能够成功推动 Web3 AI 的标准化进程,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Holoworld AI: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

Holoworld AI 是 Open MCP 的核心贡献者。这个名字或许并不为人所熟知,但它却在默默地为 Web3 AI 的发展做出贡献。Holoworld AI 的付出,体现了开源社区的精神: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然而,开源项目也面临着资金和人才短缺的问题。Holoworld AI 如何在缺乏资源的情况下,持续为 Open MCP 做出贡献?这仍然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HighKey:DeFAI 的旧瓶装新酒?

DARP 协议:比 MCP 更强大的功能,还是过度设计?

HighKey,一个 DeFAI 平台,旨在通过 DARP 协议(去中心化代理和资源协议)连接 AI 代理和区块链,构建 AI 互联网。DARP 协议与 MCP 兼容,但 HighKey 声称 DARP 具有更强大的功能。

DARP 协议试图在 MCP 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AI 代理的能力,例如更好的资源管理和更灵活的交互方式。然而,功能越多,并不意味着越好。过度设计可能会导致协议过于复杂,难以理解和使用。DARP 协议是否真的比 MCP 更实用,还需要经过实际的验证。

DeFi 助理:智能化的未来,还是隐私的陷阱?

HighKey 利用 MCP 协议构建了一款 AI 代理,可以一次性从链上读取多种数据,成为用户的个人 DeFi 助理,帮助用户进行专业分析。例如,用户可以询问“现在就为我找到以太坊上的 Uniswap 和 BSC 上的 PancakeSwap 代币 X 之间的任何套利机会”,AI 代理便将从链上和工具中提取数据,并给出具体答案。

DeFi 助理,听起来非常诱人。它能够帮助用户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投资效率。然而,这种智能化服务也可能带来隐私风险。AI 代理需要访问用户的链上数据,才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HighKey 如何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市值分析:660 万美元的估值,能支撑起 AI 互联网的野心吗?

目前,HighKey 的市值为 660 万美元。这个估值对于一个想要构建 AI 互联网的平台来说,显得有些单薄。构建 AI 互联网,需要大量的技术研发投入、庞大的数据资源和广泛的生态合作。660 万美元的资金,是否能够支撑起 HighKey 的野心,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DAMN.FUN:AI 原生游戏的实验田

Ethan 和 Jerry:游戏行业的颠覆者,还是技术极客的自嗨?

DAMN.FUN,一个 AI 原生游戏框架,由 Ethan 和 Jerry 开发。这个项目正在将 MCP 协议、DAMN.FUN SDK 和 Digimon Engine(其 AI 原生游戏引擎)的架构进行整合,以实现 DAMN.FUN 生态系统与外部客户端、LLM 和 AI 代理的无缝集成。

Ethan 和 Jerry 或许是游戏行业的颠覆者,试图利用 AI 技术,创造全新的游戏体验。但也可能只是技术极客的自嗨,沉迷于技术细节,而忽略了游戏的趣味性和可玩性。

Digimon Engine:AI 原生游戏引擎,是创新还是噱头?

Digimon Engine,作为 DAMN.FUN 的核心组件,号称是 AI 原生游戏引擎。这意味着该引擎能够更好地利用 AI 技术,例如 AI 生成内容、AI 控制角色和 AI 驱动游戏机制。

然而,AI 原生游戏引擎是否真的能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仍然有待观察。AI 技术在游戏领域的应用,仍然处于早期阶段。Digimon Engine 是否能够解决 AI 在游戏开发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例如 AI 行为的不可预测性和 AI 内容的质量控制?

市值分析:300 万美元的估值,能吸引多少玩家?

目前,DAMN.FUN 的市值为 300 万美元。这个估值对于一个游戏项目来说,非常低。游戏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吸引玩家的关注。300 万美元的资金,是否能够支撑起 DAMN.FUN 的运营和推广,仍然是一个疑问。

DeMCP:去中心化的乌托邦?

SSE 代理服务:解决信任问题的灵丹妙药?

DeMCP,一个去中心化的 MCP 网络,为主流 LLMs 提供 SSE(Server-Sent Events)代理服务,通过 TEE 和区块链解决信任和安全问题,并且将利用代币经济学建立可持续的激励和商业模式,鼓励更多的贡献者。

在中心化的 AI 系统中,用户的数据和隐私往往受到威胁。DeMCP 试图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解决信任问题。它利用 SSE 代理服务,让用户可以安全地访问 LLMs,而无需担心数据被泄露或滥用。同时,它还利用 TEE 和区块链技术,确保 AI 模型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然而,去中心化并非万能的。去中心化的系统往往面临着效率低下和治理困难的问题。DeMCP 如何在保证安全性和可信度的前提下,提高 AI 服务的效率?如何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治理机制,激励更多的贡献者参与?

代币经济学:可持续激励的理想模型?

DeMCP 计划利用代币经济学,建立可持续的激励和商业模式。这意味着用户可以通过参与 DeMCP 的生态系统,获得代币奖励。代币可以用于购买 AI 服务,也可以用于参与社区治理。

代币经济学,听起来像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它试图通过经济激励,驱动用户的行为,促进生态系统的发展。然而,代币经济学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风险。例如,代币价格的波动可能会影响用户的积极性。过度依赖代币激励,可能会导致用户只关注短期利益,而忽略了长期价值。

商业模式:USDT 收费,真的符合 Web3 的精神?

DeMCP 专注于为 AI 代理提供自研和开源的 MCP 服务,为 MCP 开发者提供商业收益共享的部署平台,并实现主流大型语言模型的一站式接入。全球开发人员可以通过支持稳定币(USDT、USDC)来获取服务。

使用 USDT 收费,或许能够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参与。然而,这也与 Web3 的去中心化精神相悖。Web3 强调使用加密货币进行交易,以避免中心化机构的干预。使用 USDT 收费,是否会影响 DeMCP 的去中心化程度?

UnifAI:Web3 的 Manus?

UniQ:降低链上研究门槛,是进步还是退步?

UnifAI,一个 DeFAI 平台,可让 AI 代理在 Web3 生态系统中执行链上和链下任务。UniQ 是 UnifAI 旗舰级的产品,能够降低分析师处理复杂链上研究、设计 DeFi 策略的时间,甚至可将繁琐多步骤的链上操作转变为简单对话,用户只需一句“将我的资金转到 Meteora 或者 Compound 收益最高的池子”就能替代以往繁琐的步骤。

UniQ 试图通过 AI 技术,降低用户参与 DeFi 的门槛,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 DeFi 的便利。然而,这种便利是否真的值得?过度依赖 AI,可能会导致用户对链上数据的理解不足,无法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更重要的是,将资金完全交给 AI 管理,无疑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一旦 AI 出现错误,用户的资金可能会遭受重大损失。

积分计划:空手套白狼的惯用伎俩?

UnifAI 虽然并未表明自身使用了 MCP 协议,但其将自己比作 Web3 领域的 MCP,将其旗舰级产品比作 Web3 领域的 Manus。UnifAI 暂未发币,但已上线第一季积分计划。

积分计划,已经成为 Web3 项目吸引用户、积累人气的惯用伎俩。用户可以通过完成各种任务,获得积分奖励。然而,这些积分往往价值不高,甚至毫无价值。UnifAI 的积分计划,是否也只是空手套白狼的手段?

价值几何:没有代币的 UnifAI,价值如何体现?

UnifAI 至今尚未发行代币。这意味着用户无法通过持有代币,分享 UnifAI 的发展红利。没有代币的 UnifAI,价值如何体现?用户又为何要参与 UnifAI 的生态系统?这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Web3 AI:一场关于叙事的豪赌

DeFi 的幽灵:历史会重演吗?

回顾上述这些结合 MCP 的 Web3 AI 项目,我们不难发现,它们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DeFi 的影子。DeFi 曾承诺要颠覆传统金融,但最终却沦为一场关于流动性挖矿和高收益率的追逐游戏。如今,Web3 AI 也面临着同样的风险。

如果 Web3 AI 仅仅是 DeFi 的翻版,那么它最终也只会重蹈 DeFi 的覆辙。我们需要警惕那些空洞的承诺和虚高的估值,避免再次陷入炒作的陷阱。

代币的困境:价值与产品脱钩的死循环

Web3 AI 项目面临的另一个困境是代币的价值与产品脱钩。许多项目都急于发行代币,却缺乏实际的产品支撑。代币的价格往往受到市场情绪和叙事的影响,而与产品的实际价值无关。

这种脱钩导致了恶性循环。项目方为了维持代币价格,不得不花费大量的资源进行营销和炒作,而忽略了产品的研发和改进。最终,产品无人问津,代币价格崩盘,项目也走向了终结。

MCP 的未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MCP 作为一种技术概念,或许有其价值。但它能否在 Web3 领域取得成功,仍然取决于多个因素。Web3 AI 项目需要解决安全、隐私、效率和可扩展性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更重要的是,它们需要找到实际的应用场景,解决用户的实际痛点。

Web3 AI 的未来,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只要我们保持理性,警惕炒作,专注于价值创造,或许就能最终迎来 Web3 AI 的春天。即便 “道阻且长”,但 “行则将至”。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