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标志着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天津巴特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巴特瑞科技”),作为行业内的重要力量,凭借其领先的技术实力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成为央视《焦点访谈》节目《动力电池 从“退役”到“再生”》所关注的焦点企业。该节目深入分析了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所面临的困境,并重点展示了巴特瑞科技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全产业链协同合作,攻克行业难题,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截至2024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动力电池装车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动力电池也迎来了规模化的退役潮。预计到2030年,中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到350万吨。这庞大的数字既蕴藏着一个千亿级的资源循环市场,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环境与安全风险。
退役的动力电池中含有锂、钴、镍等高价值金属,但若处理不当,其电解液和重金属等成分可能引发爆炸,污染土壤和水源,造成严重的环境后果。目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面临两大核心矛盾:一方面,正规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不足;另一方面,非正规的“小作坊”扰乱市场秩序。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的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大量废旧电池流入无资质企业。这些小作坊通过低成本、高报价的方式抢夺资源,但由于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二次污染。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从2018年工信部发布五批次“白名单”企业,到2024年底修订《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再到2025年初国务院推动《行动方案》落地,政策方向明确,即强化全链条管理、提升技术门槛、压实生产者责任。
作为工信部“白名单”企业,巴特瑞科技自2016年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动力电池回收拆解领域,并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成为行业规范化发展的标杆。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自动化拆解生产线,能够高效、安全地处理各类退役动力电池。巴特瑞科技的技术团队由一批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组成,他们在电池拆解、材料分离、资源回收等方面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
巴特瑞科技自主研发的全封闭式自动化拆解生产线,是其应对环保与效率挑战的“利器”。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中,巴特瑞科技展示了其先进的拆解工艺和设备。通过自动化拆解生产线,退役电池经过破碎、分选、萃取等环节,被高效地分解为各种有价值的材料,如铜粒、铝粒、正负极材料等高纯度再生资源。这些材料经过进一步处理后,可以重新用于生产新的动力电池,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巴特瑞科技的这一技术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还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相较于小作坊的手工拆解,巴特瑞的技术实现了无废水、无废气、无废渣排放,环保、高效、安全。并且回收率领先,锂综合回收率超90%,电极粉料回收率达98%以上,远超行业规范要求。
面对合规企业普遍面临的“产能闲置”困境,巴特瑞科技积极与中国头部新能源车企、电池制造商签订战略协议,优先回收其退役电池,并建立可追溯的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巴特瑞科技先后与三一集团、徐工集团、金风科技、福田汽车等行业龙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就电池银行及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展开长期合作,共同建立动力电池回收网络,推进废旧动力电池在备电、充换电等领域安全梯次应用,聚焦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综合利用,加速新能源产业发展。
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巴特瑞科技作为行业代表,针对行业深层矛盾提出了多项建议:
强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要求车企、电池厂承担退役电池回收主体责任,建立“谁生产、谁回收”的强制机制。
加大合规企业扶持力度:建议对白名单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绿色信贷支持,并设立专项基金补贴环保投入。
严厉打击非法回收:推动公安、环保、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合执法,建立电池流向追踪平台。
加速标准体系完善:牵头制定动力电池拆解工艺、再生材料质量标准,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精细运营”。
动力电池回收不仅是环保课题,更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巴特瑞科技通过技术攻坚、标准引领、生态共建,正在探索一条兼具经济性与可持续性的中国路径。巴特瑞科技的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参与起草国家《动力电池拆解安全规范》等6项国家标准,推动行业技术标准化。2025年巴特瑞科技启动天津二期项目,年处理能力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展望未来,巴特瑞科技表示:“我们不仅要成为技术领跑者,更要成为绿色循环经济的‘连接器’,让每一块退役电池都能安全、高效地重获新生。”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巴特瑞科技有望成为全球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中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