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又跳出来敲警钟了!老实说,这种“狼来了”的故事听多了,耳朵都快起茧了。但这次,他们说的好像有点不一样,直指市场还没充分意识到迫在眉睫的衰退风险。他们的论点核心围绕着特朗普政府搞的“对等关税”,这玩意儿真的能像他们吹嘘的那样,让美国再次伟大吗?我呸!我看是把美国经济往火坑里推!
所谓“对等关税”,说白了就是特朗普那套“美国优先”的升级版。他觉得别人占了美国的便宜,就要用关税大棒逼着别人让步。新华社那篇中规中矩的报道,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得很清楚,但字里行间却少了点味道。这哪里是什么“对等”,分明就是一场豪赌!赌的是美国的经济实力,赌的是其他国家的承受能力,更赌的是他自己的政治前途!
摩根士丹利的量化研究主管 Vishwanath Tirupattur 认为,这可能意味着全球贸易紧张局势进入一个长期高企的阶段。他还提到,新的关税政策使美国有效关税率上升至一个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一个世纪以来!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要知道,上一次美国关税率这么高的时候,还是大萧条时期。难道特朗普想让历史重演?
更可怕的是,欧洲人也不是吃素的。Tirupattur 认为,欧洲政策制定者可能会超越这些反制措施,将服务贸易纳入焦点——欧盟在这一领域与美国存在巨大逆差。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贸易战的战火可能会从商品蔓延到服务,到那时,受伤的就不只是制造业了,整个经济都会受到冲击。
摩根士丹利的美国经济学家警告说,如果已宣布的关税长期存在,增长面临的下行风险将显著增加,而通胀面临的上行风险也将加剧。这话听起来很专业,但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关税搞多了,经济要完,物价要飞!
为什么这么说?很简单,关税提高了进口商品的成本,这些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你想想,你买的东西都变贵了,你还会像以前那样大手大脚地花钱吗?肯定不会!消费降下来了,企业就赚不到钱,赚不到钱就要裁员,裁员了更多的人就没钱花…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最终会导致经济衰退。
更要命的是,关税还会引发通货膨胀。企业为了应对关税带来的成本上升,可能会提高商品的价格。如果大家都这么做,物价就会全面上涨,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就会越来越高。到时候,就算美联储想降息刺激经济,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降息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通胀。
摩根士丹利预计,关税导致的通胀将使美联储保持观望,2025年恐怕不会有降息。这话说得一点都不客气,直接给美联储判了“死刑”。
要知道,降息是应对经济衰退的常用手段。降息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刺激投资和生产,从而带动经济增长。但是,如果通胀太高,降息就会适得其反,可能会导致物价失控,甚至引发经济危机。
鲍威尔最近的讲话也印证了摩根士丹利的判断。他说,美联储将专注于保持“长期通胀预期稳定,并确保价格水平的一次性上涨不会演变为持续的通胀问题”。这话的意思很明确:通胀是美联储最关心的问题,在通胀得到控制之前,降息是免谈的。
所以,现在的局面是:经济面临衰退风险,但美联储又不敢降息。这就好比一个人得了重病,但医生却不敢给他开药,因为怕引起更严重的副作用。这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股市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一群人凑在一起,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情绪,把未来的价格给“预支”出来。所以,市场对风险的反应,往往既有前瞻性,也有滞后性。这次“对等关税”一出,股市当然是哀鸿遍野,但这哀嚎声里,到底有多少是真恐慌,有多少是装腔作势?摩根士丹利认为,市场已经开始厌恶风险,但还没到完全恐慌的地步。这话听起来有点绕,但细想一下,还真有点道理。
摩根士丹利指出,股债之间的“正常”相关关系已经回归——政府债券在股票抛售时上涨。这句话听起来有点专业,但其实很简单。股票是风险资产,债券是避险资产。一般来说,当股市下跌的时候,人们会把钱从股市里抽出来,去买更安全的债券,从而推高债券价格。这就是所谓的“股债跷跷板效应”。
过去几年,股市和债市经常同涨同跌,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摩根士丹利认为,现在股债相关性回归“正常”,增强了高质量固定收益资产的分散化益处。说白了就是:现在买债券,比以前更靠谱了。
但是,这种“靠谱”能持续多久?如果经济真的陷入衰退,股市持续下跌,债券的避险功能还能发挥作用吗?我觉得悬。毕竟,债券也是有风险的,如果发行债券的国家或企业破产了,债券也会变成废纸。所以,把债券当成最后的救命稻草,可能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相比于股市的惊慌失措,信贷市场的反应相对克制。无论是信用利差变动,还是公司获取市场融资的能力,都显得比较平静。摩根士丹利认为,信贷不太可能成为预警指标,这与它在之前几次经济和市场下滑中扮演的角色不同。
这种说法,我个人持保留意见。信贷市场之所以没有像股市那样剧烈波动,可能并不是因为它真的稳如泰山,而是因为信贷市场的信息传导速度比较慢。股市的情绪波动很快就能反映出来,但信贷市场的变化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
这就好比地震,地震波传到地面需要时间。股市就像一个灵敏的地震仪,一有震动就能立即感受到。而信贷市场就像地壳深处,即使地表已经震动了,它可能还感觉不到。但当地壳深处的能量积聚到一定程度,爆发出来的破坏力将是巨大的。
摩根士丹利信贷策略师预计,投资级和高收益现金指数在悲观情景下分别可能达到150个基点和500+个基点的利差,而目前(截至周四收盘)为102个基点和385个基点。这种利差扩大应被视为信贷市场在定价经济放缓概率上升方面追赶其他市场。
这段话的意思是,信贷市场的风险正在逐渐累积,未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信贷利差,说白了就是投资者借钱给企业时,要求的额外回报。利差越大,说明投资者认为企业违约的风险越高。
现在,摩根士丹利预计信贷利差还会继续扩大,这意味着他们认为企业违约的风险会越来越高。这就像一把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掉下来。一旦信贷市场崩盘,企业融资将变得非常困难,甚至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经济陷入危机。
现在的情况是,摩根士丹利拉响了衰退的警报,但市场并没有完全听进去;特朗普挥舞着关税的大棒,搅得全球经济乌烟瘴气;美联储面临着通胀和衰退的双重威胁,进退两难。在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下,我们这些小散户该怎么办?是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还是积极应对,寻找机会?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投资这玩意儿,从来就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分散投资,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
你可以配置一些避险资产,比如黄金、国债等,以应对市场下跌的风险。你也可以关注一些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行业,比如科技、医疗等,以分享经济发展的红利。当然,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要被市场情绪左右,做出理性的判断。
记住,投资是一场长跑,不是百米冲刺。不要追求一夜暴富,要追求长期稳健的收益。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唯有谨慎和耐心,才能让我们在投资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至于具体的投资建议?呵呵,我可不敢随便给你。毕竟,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都不一样。如果你真的想投资,最好还是咨询专业的理财顾问,让他们根据你的具体情况,为你量身定制投资方案。
毕竟,别人的建议再好,也只是参考。最终做决定的,还是你自己。记住,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条铁律。